糊化度检测怎么做,淀粉糊化度测定
糊化度是指淀粉在加工过程中所达到的熟化程度,即糊化淀粉量占总淀粉量的比例。淀粉的糊化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它涉及到淀粉分子间的氢键断裂,使得淀粉分子分散在水中形成亲水性胶体溶液。这个过程的发生需要一定的温度,称为糊化温度。糊化作用对消化有重要作用,因为它可以提高淀粉吸收水分的能力,使得酶能够降解淀粉,从而提高淀粉的消化率。
在冷水中的淀粉不溶于水,且其相对密度较水大,因此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淀粉在冷水中有轻微的润涨,但这种润涨是可逆的,干燥后淀粉粒恢复原状。然而,当淀粉乳浆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分子进入淀粉粒的非结晶部分与一部分淀粉分子相结合,破坏氢键并水化它们。随着温度的增加,淀粉粒内结晶区的氢键被破坏,淀粉不可逆地迅速变成粘性很强的淀粉糊,透明度也增高。冷却后观察,发现淀粉粒的外形已发生了变化,大部分都已失去了原有的结构。这种现象称为糊化作用。
饲料淀粉的糊化基本上是通过水分、热机械能、压力、酸碱度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发生的。糊化度的高低反映了淀粉加工过程中熟化程度的差异,对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将对糊化度的检测进行详细介绍。
关于糊化度,可对其提供糊化度测定、糊化度检测、糊化度分析、糊化温度测定、糊化范围、糊化峰值温度、糊化粘度、糊化时间、糊化曲线、糊化特性、糊化指数、糊化回生、糊化稳定性、糊化抗性淀粉等检测项目。
同时可对淀粉、玉米、糊精、面粉、米粉、饲料、膨化食品、马铃薯粉、木薯淀粉、燕麦粉、麦片等进行糊化度检测。
糊化度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酶水解法、粘度检测法、双折射法、DSC技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X-衍射以及核磁共振光谱技术等。
1、酶水解法是利用淀粉酶对糊化淀粉和天然淀粉进行水解,根据水解产生的葡萄糖含量检测淀粉的糊化度。这种方法通过检测淀粉葡萄糖苷酶将样品中已糊化的淀粉和该样品经全糊化的淀粉水解为还原糖的量,进而计算糊化度。
2、粘度检测法是通过测量淀粉糊化过程中粘度的变化来评估糊化度。在加热过程中,淀粉吸水膨胀使悬浮液逐渐变成糊状物,粘度不断增加,达到最高粘度峰值后,随着淀粉颗粒破裂,粘度下降。通过粘度仪记录整个过程的粘度变化,可以评价谷物及淀粉的品质。
3、双折射法利用淀粉糊化后双折射现象消失的特点来检测糊化度。
4、DSC技术(差示扫描量热法)通过测量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热流变化来分析淀粉的糊化过程。
5、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和X-衍射分别通过分析淀粉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变化来评估糊化度。
6、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则利用淀粉糊化前后分子链上质子的弛豫时间变化来表征糊化度。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和应用场景。例如,酶水解法和粘度检测法在工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中较为常用,而核磁共振光谱技术则提供了更深入的分子水平信息。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取决于研究的具体需求和可用资源。
1、NY/T 4125-2022 饲料中淀粉糊化度的测定
2、TCVN 5715-1993 稻米.通过碱的消解性测定糊化温度的方法
3、GB/T 14490-1993 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测定法 粘度仪法
4、GB/T 14490-2008 粮油检验.谷物及淀粉糊化特性测定.粘度仪法
5、GB/T 24852-2010 大米及米粉糊化特性测定.快速粘度仪法
6、NY/T 1753-2009 水稻米粉糊化特性测定.快速黏度分析仪法
7、NY/T 3868-2021 玉米及玉米淀粉糊化特性测定 快速粘度仪法
8、LS/T 6101-2002 谷物糊化特性的测定(快速粘度分析仪测定法)
9、GB/T 24853-2010 小麦、黑麦及其粉类和淀粉糊化特性测定.快速粘度仪法
10、KS H ISO 7973:2009 谷物和精制谷物制品.面粉粘度的测定.(淀粉)糊化力测定法
11、ISO 7973:1992 谷物和精制谷物制品 面粉粘度的测定 (淀粉)糊化力测定法
关于糊化度检测的相关介绍到此,上海复达检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成分配方分析、理化测试、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司法鉴定、产品研发等服务,拥有CMA、CNAS等资质。欢迎您的咨询。